II.〆浅笑° 发表于 2021-1-16 21:53:31

【转帖】南宁一少年开错门被当“小偷”遭曝光,权利边界该如何把握?

南宁市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可能不会想到,自己因一时迷糊开错房门的举动,竟让他变成了“小偷企图入室”视频的“男主”。据报道,1月12日,南宁瀚林山水源小区一业主回家时,碰到该少年拿一串钥匙开自家房门,误以为他是小偷,于是拍下视频并发至微信群。后来,物业经核查发现这是场误会,该少年住在涉事业主楼下,当时是走错楼层开错了楼上门。视频流传开后,大家都把这个年轻人当“小偷”,给其造成了一定困扰。http://p5.itc.cn/q_70/images03/20210116/7bb58543cad54863a11efa03ad737888.jpeg1月12日,南宁瀚林山水源小区一租户走错楼层,开门时被业主拍视频,并在微信群传播。图据上游新闻看似事不大,可是意外造成的困扰却让这名少年不好受。回归到当时的语境中,涉事业主的戒备之心可以理解。看到陌生人试图打开自家房门,任谁都会产生警惕。该业主拿起手机,记录下事件发生过程,是其自身权利意识的体现。毕竟口说无凭,如果真是小偷入室盗窃未遂,拍下的视频也有利于业主后期的举证、追责和维权。可是问题在于,这恰恰是一起误会。在事实不清、真相未明的情况下,该业主便轻率地给少年扣上“小偷”的帽子,并将带有明显个人特征的视频发至多人微信群中。如此欠妥当地曝光他人信息的行为,显然在事实上产生了造谣的后果,也给少年带来了难以恢复的名誉损害——给少年贴上“小偷”标签容易,少年要澄清谣言、消除误解却并不简单。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,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,通过网络积极维权也渐成风气,这当然属于社会观念的进步。但另一方面,如何把握自身权利边界、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,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。其实,在这一事件中,只要双方有效沟通,彼此理解,误会被当面澄清并不是难事。即便有一方态度欠佳、不愿配合,也可以通过小区物业、居委会等第三方居中协调,查明事实。涉事者绕开了这一系列理性正当的解决方式,草率地将少年认为是“小偷”并传播其视频的行为,更多是只顾自我情绪宣泄,而无视对他人权利的基本尊重与保护。值得强调的是,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,网络力量不容小觑,因事实真相不明而动辄让他人“社会性死亡”的新闻并不鲜见。在舆论的发酵下,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矛盾、误会也可能被不断放大,甚至酿成难以挽回的网络暴力和悲剧。前段时间,清华学姐怀疑一学弟对她进行性骚扰,便在朋友圈公开其学生卡信息,声称要让其“社会性死亡”。此后,监控录像证明了学弟的“清白”,这位学姐也遭到了网络暴力的反噬。杭州吴女士更是遭受无妄之灾,在取快递时被***,视频被加上“少妇出轨快递小哥”等恶意标签广泛传播,造成恶劣影响。其后即便已被“正名”,但她还是陷入了被辞退、被诊断为抑郁状态等困境……可见,不讲事实的指责和不负责任的贴标签,绝不仅仅是失误或欠妥就能够辩解的,其本质上已属于造谣,涉嫌侵害他人名誉,是应该付出法律代价的。只有当权利边界更加清晰,个人信息处理者尊重事实、进行风险评估的法律责任更为明确,随意抹黑他人形象、公开他人信息等行为才会相应减少。总之,少年上错楼开错门的行为充其量只能算“迷糊”,但遭受公开曝光绝不是他该付出的代价。

雪千寻 发表于 2021-1-17 08:12:15

“扩散”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后果。。。

无魂回归 发表于 2021-1-17 08:37:16

哎呀人不能迷糊”哈

雨后の阳光 发表于 2021-1-17 08:42:24

这真是解释不清了哇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【转帖】南宁一少年开错门被当“小偷”遭曝光,权利边界该如何把握?